摘要麻风病作为一种重要的被忽视的热带病(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NTDs),对患者躯体、心理、家庭和社会具有巨大影响.笔者就麻风病流行病学、遗传因素、免疫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简述,并介绍国家防治政策变迁和海南省防治历程,以期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临床认识.WHO全球麻风病疫情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报告新发病例数和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我国麻风病疫情继续保持整体低流行状态,但长期低流行状态和疫情分布广泛且不均衡的特征仍然给防治工作带来挑战.麻风病发病机制主要与皮肤屏障、免疫缺陷、相关信号通路相关.血清学检测、细胞因子及微小RNA(micro RNA)标记物均可应用于辅助麻风病的早期诊断,同时有助于不同型别麻风病的区分、预测麻风反应、评估疗效及监测家庭接触者.麻风病的主要治疗方案采用WHO推荐的利福平、氨苯砜和氯法齐明等药物进行联合化疗.目前麻风病主要防治策略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控制传染源,保护健康人群,预防畸残发生,提高愈后生活质量.现阶段,海南省乃至全国处于低流行状态,但医务人员仍需要提高防范意识,减少其发病率,争取早日实现"零麻风"目标.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50
- 被引4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