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室壁瘤形成过程心肌力学演变特点的斑点追踪显像研究
Changes of myocardial strain of 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 in rabbits by 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摘要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2D-STI)观察兔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过程中心肌力学演变规律和特点.方法 20只新西兰白兔建立室壁瘤动物模型,4周后,将存活至实验终点且有室壁瘤形成的10只动物纳入研究.使用2D-STI于模型建立术前、术后1、2、3天及1、2、3、4周分别测量左室短轴观心尖水平各节段室壁径向应变率(SrR)和圆周应变率(SrC)的收缩期峰值(SrR-S和SrC-S)、舒张早期峰值(SrR-E和SrC-E)及舒张晚期峰值(SrR-A和SrC-A),并测量左室二维常规指标及心功能.结果 ①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段各节段SrR-S、SrR-E、SrR-A、SrC-S、SrC-E及SrC-A均下降(P<0.05).②术后各时间段比较,术后2天后各节段SrR-S、SrR-E、SrR-A、SrC-S、SrC-E及SrC-A较术后1天下降显著(P<0.05).③术后2天后各节段间比较,前壁、侧壁SrR-S、SrC-S较其他节段下降明显(P<0.05).④相关性分析显示,前壁、侧壁SrC-S、SrR-S与LVEF相关性较好(r分别为0.887、0.891、0.895和0.890,P<0.05).结论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损害了左室各节段心肌应变能力,以收缩期前壁和侧壁下降明显.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作为室壁瘤形成过程中评价心肌力学变化的重要方法.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99
- 被引4
- 下载33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