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篇首: 患者,男,66岁。1999年11月25日起感双下肢无力,腰部麻木,并向下肢发展。至29日已不能行走,大便秘结,排尿困难,拟“脊髓压迫症”收住我科。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盗汗等。入院前1个月曾出现一过性两下肢麻木,约数十分钟自行消失。1997年患肺结核,经当地医院行抗结核治疗一年。1999年10月12日再次因高热、胸片示肺结核住我院呼吸科,予以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力克肺疾抗结核治疗,因全身皮疹,于10月22日停服“利福平”和“吡嗪酰胺”。入院查体:营养中等,神清语利,颅神经检查(-);两上肢未见明显异常;两下肢肌张力增高,双膝、踝反射亢进,膑、踝阵挛(++~++++),双侧巴彬斯基征(+),双下肢肌力:右4级,左3级。双侧T2平面以下痛、温、触觉、关节位置觉减退,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均消失,脑膜刺激征(-)。腰穿:奎根试验示椎管完全阻塞,脑脊液(CSF)潘氏试验(+++),WBC 130×106/L,中性粒细胞0.32,淋巴细胞0.66,单核样淋巴细胞0.02,糖1.2 mmol/L,氯化物94.0 mmol/L,蛋白质44.6 g/L;磁共振(MRI) C7~T11脊髓背侧硬膜下长条状稍长T1、长T2信号病灶,包绕、压迫脊髓,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大脑皮层下多发性等T1、稍长T2信号结节病灶,均匀强化,脑膜未见异常强化(图1,2);胸片示两肺陈旧性肺结核;红细胞沉降率正常;血清结核抗体(++),脑脊液结核抗体(+);1∶1 000 PPD试验(++++)。予以乙胺丁醇、利福平、异烟肼、左旋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联合抗结核及激素治疗,两下肢瘫痪继续加重,至12月10日肌力均为0级。于2000年2月1日行T4~T8椎板切开减压、T3~T9脊膜下占位性病变切除术。术中所见:硬膜下脂肪水肿增厚,脊髓外暗红色占位病变条索状包绕脊髓并与硬脊膜及脊髓粘连。病理报告:炎性肉芽肿性改变,考虑结核(图3,4)。术后肌力逐渐恢复至3级,感觉障碍平面下降。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06
- 被引1
- 下载61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