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文献
  • 知识库
  • 评价分析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医学文献>>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分支杆菌耐乙胺丁醇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摘要篇首: 分支杆菌耐药性的出现一直是结核病治疗中的棘手问题,许多感染了耐药性分支杆菌的患者,都因缺乏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而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对利福平(RFP)、异烟肼(INH)、链霉素(SM)、吡嗪酰胺(PZA)、喹诺酮类(FQ)的耐药分子机制做了详尽的研究,分支杆菌耐药基因检测方法也日趋成熟。乙胺丁醇(EMB)是具有广谱抗分支杆菌活性的一线抗结核合成药物,是和INH、RFP、SM、PZA联合治疗结核病的药物之一,被广泛用于治疗鸟分支杆菌、堪萨斯分支杆菌、蟾蜍分支杆菌、海分支杆菌和马尔摩分支杆菌感染,所以它比只对结核分支杆菌有效的INH应用更广泛。美国最新研究结果表明,EMB在原发和复发结核病人的耐药率分别为2.3%和3.8%[1]。1985年和1994年所做的抗结核药物耐药情况调查显示,获得性EMB耐药率在一些国家已达13.7%[2]。但分支杆菌耐EMB的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国内外学者都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文中对分支杆菌耐EMB的分子机制做一综述。 一、EMB抗分支杆菌作用机制

更多
广告
作者 梁建琴 [1] 王孟山 [1] 吴雪琼 [2] 学术成果认领
作者单位 河北省胸科医院 [1] 解放军第三○九医院结核病研究室 [2]
分类号 R52
栏目名称
DOI 10.3760/j:issn:1001-0939.2001.02.030
发布时间 2004-01-15
  • 浏览186
  • 下载130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1年24卷2期

126-128页

MEDLINEISTICPKUCSCD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 |
  •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