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篇首: 自Mullis等于1985年创建了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以来,该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与完善,已在基础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临床疾病的诊断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研究。根据PCR扩增策略和检测产物手段的不同,可分为定性PCR(qualitative PCR,以下简称PCR)和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 一、PCR在结核分支杆菌检测中的研究现状 1989年Hance等[1]将PCR用于结核分支杆菌的检测,1990年我国引进该项技术,从而在我国开辟了以PCR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结核分支杆菌阶段。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扩增系统中的引物、模板DNA的提取及纯化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扩增的引物,因此,检测结核分支杆菌时各家采用过多种不同引物。PCR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一般可检测出1~100 fg纯化结核分支杆菌DNA[2,3],相当于1~20个结核分支杆菌。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深入,为了进一步提高PCR的敏感性,有些学者对PCR技术进行了发展,如将Southern blot与PCR结合起来的PCR-Southern blot、巢式PCR(nested PCR)技术等。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05
- 被引16
- 下载76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