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篇首: 恶性胸膜间皮瘤[1-3]是较罕见的恶性肿瘤,我院1992年8月~1999年12月共收治12例,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28~67岁,中位年龄47岁。局限性2例,弥漫性10例。病变位于左侧8例,右侧3例,双侧1例。全组病例均经病理或细胞学检查确诊。行部分肿瘤切除术4例,胸腔镜活检3例,胸腔穿刺胸液细胞学检查5例。病理类型:梭形细胞型3例,上皮细胞型4例,混合细胞型2例,未分类3例。全组病例均无明确的石棉接触史。 患者12例中,行单纯放射治疗(放疗)2例,单纯化学治疗(化疗)5例,放疗加化疗5例。放疗使用Varian-2100C电子直线加速器(美国瓦里安公司),采用我们自行设计的全胸膜照射技术(切线照射+电子线照射技术)[1]。病例均经CT和模拟机设计照射野,2例局限性患者采用单纯切线照射技术。放疗剂量(DT)19~67 Gy,平均49.4 Gy,其中2例DT<50 Gy(分别为19 Gy和25 Gy)。10例化疗患者中,单纯全身化疗1例,化疗方案为异环磷酰胺(IFO)+长春花碱酰胺(VDS)+表阿霉素(EADM);胸腔内灌注化疗8例,方案为顺氨氯铂(DDP)+氟脲嘧啶(5-FU);胸腔内灌注+全身化疗1例,胸腔内灌注为DDP+5-FU,全身化疗为环磷酰胺(CTX)+长春新碱(VCR)+EADM+氮烯米胺(DTIC)。根据治疗前后的CT检查评价疗效[2]:(1)完全缓解(CR):所有的可见病灶完全消失。(2)部分缓解(PR):可见胸膜斑片状病变的厚度减少50%以上,其它病变无变化或缩小。(3)无变化(NC):可见病变的厚度缩小不足50%,无新病灶出现。(4)进展(PD):①病变扩散至新区域如侵及对侧胸腔、胸壁、肋骨或椎体、腹腔或其他器官;②病变的厚度增厚2 mm以上,而其他部位无新病灶出现。病变厚度测量必须在同一部位,胸腔积液不算病变厚度。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306
- 被引2
- 下载128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