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病例1,患者男,44岁,农民.因"寒战、发热、头痛1周"于2012年12月18日入院,病程中伴有恶心、呕吐.患者2012年12月6日自非洲安哥拉回国,12月11日起出现寒战、发热,体温最高40℃,发热无规律,出汗明显.病初拟"呼吸道感染"于某卫生院就诊,病情无明显好转,并开始出现恶心、呕吐,12月18日转我院就诊,并收治入院,查体:体温37.4℃,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3/7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精神软,颈抵抗,脾肋缘下可及,病理征阴性.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病史,不饮酒.查血常规:白细胞(WBC) 6.2 ×109/L,中性粒细胞0.646,红细胞(RBC) 4.73×1012/L,血红蛋白(Hb)142 g/L,血小板(PLT)53 ×109/L.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酸(ALT) 90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85 U/L,总胆红素(Tbil)22.9 μmol/L.急查血疟原虫阳性,腰穿查脑脊液压力330 mmH2O.脑脊液蛋白、细胞、糖、氯化物正常.肝胆脾胰彩超:脾肿大.骨髓常规:巨核细胞数量增多,产板功能差.血涂片发现恶性疟原虫,并经当地疾控部门确认,诊断为恶性疟(脑型).即予青蒿琥酯针(60 mg/支)抗疟治疗,首剂加倍,后60 mg/d,1次/d,疗程一周后改用双氢青蒿琥酯哌喹片口服2d,同时予糖皮质激素减轻炎性反应,甘露醇脱水降颅压,低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环及护肝等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PLT曾明显下降,最低降至31 ×109/L,经过治疗,患者体温逐渐下降,头痛缓解,复查血涂片未再发现疟原虫,腰椎穿刺复查脑脊液压力复常,血小板指标恢复正常,肝功能好转.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13
- 被引2
- 下载22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