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ome,BMS)是一种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多样的慢性黏膜疼痛性疾病,又称舌痛症、舌感觉异常、口腔黏膜感觉异常等,临床上常有烧灼不适感,也可伴有口干、味觉异常等症状,但黏膜表面不伴有明显的临床损害特征,也无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变化,患者常在夜间疼痛加剧.该病主要发生在舌部,也可以发生在唇、腭、颊等部位,女性多见,特别是更年期及绝经后的中年女性.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局部刺激因素、内分泌失调、精神心理因素、全身因素及神经性因素等相关.近年来,随着BMS发病率的上升,国内外学者对BMS的治疗做了许多研究,该疾病的治疗方法也层出不穷,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低能量激光治疗、中医治疗等.治疗BMS的传统方法是谷-核-E疗法,即谷维素-核黄素-维生素E联合治疗,而目前研究的热点是低能量激光治疗.但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尚没有确切的手段来治疗BMS,同时也缺乏全面、系统的治疗方案.因此,本文就近年来灼口综合征治疗方法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76
- 被引6
- 下载85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