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主要特征是持续存在的呼吸症状,如咳嗽、咳痰、胸闷等,伴随着气流受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透不上气”。2018年中国成年人肺部健康研究显示,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约每7人里就有1人患有慢阻肺,但仅有约1/50的患者得到诊断 [1]。慢阻肺作为我国第三大疾病死亡原因,每年导致约145万人死亡 [2],并且该疾病往往是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危害人们的健康,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在疾病早期,一些患者只有轻微的慢性咳嗽、咳痰症状,许多人认为是由吸烟、年纪较大、感冒导致,但这可能已经是慢阻肺的早期表现。随着疾病的进展,慢阻肺的症状会逐渐变成“会呼吸的痛”,患者感到持续的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病情会进展至呼吸衰竭乃至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最终导致死亡 [3]。此外,慢阻肺还易导致其他严重的合并症。研究显示,慢阻肺患者患肺癌的风险比一般人群高近5倍,患心脏病和卒中的风险也明显增加 [3]。由于慢阻肺早期症状的隐匿性,以及公众的认知不足,大量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大多数患者在感觉到“气不够用”而去就医、确诊时已处于疾病的中、晚期,其肺功能已经丧失50%甚至更多 [4],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0
- 被引3
- 下载5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