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首位病因.研究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为3.6%~6%[1],其中破裂率为1%~2%[1].SAH导致脑血管痉挛、脑水肿、脑梗死和脑积水等多种病理性改变,病死率高达25% ~ 60%,首次出血后的患者如未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3周内将有40%的患者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的死残率高达80%[2].目前通行的做法是根据患者Hunt-Hess分级来判断患者预后以及是否行手术治疗.而近期欧洲卒中组织关于动脉瘤和SAH的管理指南建议应用动脉瘤性SAH(aSAH)入院时的预后评分,即PAASH分级(prognosis on admission of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评估预后[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38例手术治疗的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aSAH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更多- 浏览:0
- 被引:15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