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文献
  • 知识库
  • 评价分析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医学文献 >>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1202例中老年人颈动脉硬度及相关因素研究

Carotid stiffness and its correlation factors in 1202 middle-aged and old people

摘要:

目的研究自然人群中老年人颈动脉硬度及相关因素,为预防亚临床动脉硬化提供依据.方法参照ARIC方案于2002年10月对北京石景山区43~73岁城乡居民1202人进行高分辨率B型超声颈动脉检查,测量双侧颈动脉近端、远端和窦部的内径和硬度(包括紧张度、扩张度和僵硬度),比较性别、年龄和部位之间的差异并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硬度指标在各年龄段之间(小于55岁、55~64岁和大于65岁)差异有显著性(P<0.01);(2)男女性别间比较,在>65岁年龄段(老年人群)近端双侧和远端左侧动脉扩张性和僵硬度在男女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窦部,仅在<55岁年龄段(中年人群)右侧动脉扩张性、僵硬度和左侧动脉紧张度在男女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3)不同测量部位间比较:窦部的动脉扩张性和动脉紧张度明显小于近端和远端(P<0.01);僵硬度则明显大于近端和远端(P<0.01);(4)相关分析发现:双侧颈总动脉远端僵硬度与血压、内中膜厚度、年龄、体重指数、血糖、女性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中老年人颈动脉硬度指标存在部位和性别差异,并与年龄、血压水平、内中膜厚度、血糖、体重指数及血脂明显相关.防治的重点应是降低血压、血糖,控制体重和调脂治疗.

更多
作者: 武留信 [1] 吕敏 [2] 师绿江 [1] 史平 [3] 康晟 [2] 宋蕾 [1] 任福秀 [3] 石英玲 [4] 刘广莉 [1] 武阳丰 [2]
期刊: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年32卷8期 723-728页 MEDLINEISTICPKUCSCD
分类号: R5
栏目名称: 临床研究
DOI: 10.3760/j:issn:0253-3758.2004.08.014
发布时间: 2004-10-14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 浏览:174
  • 下载:56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 |
  •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京ICP证01007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京ICP备08100800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使用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