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黄斑区形态、功能检查手段不断丰富,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手术后效果评估也愈加全面。光相干断层扫描用于 IMH 手术后视网膜分层结构细微变化观察、黄斑中心凹位置以及视网膜体积测量,发现外界膜、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锥体外节尖端等外层视网膜结构的连续性以及黄斑中心凹位置和视网膜体积变化与手术后视力及视敏度改善有一定相关性。眼底自身荧光(FAF)强弱除了可直观反映裂孔闭合状态外,也与视功能密切相关。FAF 呈强荧光患眼较正常荧光或弱荧光患眼手术后视力、外层视网膜连续性均差。自适应光学激光扫描检眼镜能够分辨个体视锥细胞异常,由此得到的中心凹中央处暗区像素与总体像素比值这一锥细胞丢失指数可以作为衡量锥细胞丢失水平的客观标准。锥细胞丢失指数越高,手术后视力、视敏度越差。深入了解 IMH 玻璃体切割手术后黄斑形态、功能改变及其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对 IMH 愈合状态的认识,促进 IMH 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技术进步。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390
- 被引5
- 下载441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