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篇首: 近年来对房室结内双径路传导的报道较多,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体位改变所致的尚不多见,现报告 3例。 例 1,男性, 28岁,因心悸,心前区隐痛 30min来院就诊,体检:心率 130次 /min规则,未闻及杂音, BP100/80mmHg, ECG示常规九联,心率 120次 /min,各联 P波不清楚,Ⅱ, AVF、 V5联 T波降支切迹,疑有 T- P重叠,即作 S5导联(正极置胸骨右缘第五肋间,负极置胸骨柄处,此联可使 P波振幅较常规导联增高),先取卧位描记 S5联,心率 120次 /min, P波仍不清,各联 T波顶端形态不一,似有 T- P重叠, P- R约为 0.32秒,立即取坐位描记 S5联,心率相同, P- R间期为 0.16秒, P波清楚, I度房室传导阻滞消失。(见图 1) 例 2,女性, 72岁, ECG曾有心肌劳损史,近因咳嗽气急伴胸闷 2天,来院就诊。体检:心率 100次 /min, BP 134/80mmHg, ECG示:卧位长Ⅱ联,心率 125次 /min, P- R间期为 0.32秒,立即取坐位描记,心率 100次 /min, P- R间期 0.14秒,卧位 I度房室传导阻滞消失。(见图 2) 例 3,男性, 31岁,感胸闷不适 1天,就诊。体检:心率 100次 /min,不规则,似有早搏, BP 120/80mmHg, ECG示: P- P规则, P- R逐搏延长,直至 QRS波脱漏, R- R间期逐搏缩短,呈 4:3传导,周而复始。诊断为: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即取坐位描记,心率相同, P- R间期为 0.14秒,无 QRS波脱漏,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消失。(见图 3)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15
- 被引0
- 下载5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