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文献
  • 知识库
  • 评价分析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医学文献>>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神经毒素与鼻腔给药入脑途径的相关研究

摘要 蛇毒素通常分为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神经毒素和作用于血液与循环系统的出血毒素(或称血循毒素)。前者又分为选择地阻遏神经肌肉接头前或后传递的β- 型或α-型神经毒素[1]。神经毒素(Cobratoxin,NT)是从云南眼镜蛇(Najanajaatra)毒液中分离得到的多肽类药物,具有良好的中枢镇痛作用,是一种新型的替代性镇痛药物[2,3]。蛇毒突触前磷脂酶A2神经毒素(Snake presynaptic phospholipase A2 neurotoxins,SPANs)是蛇毒中毒性最大的成分之一,通过阻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致使动物肌肉麻痹、呼吸衰竭直至死亡[4]。研究表明,NT的中枢作用部位为下丘脑、尾状核、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海马和皮质等脑区,主要是通过影响脑中枢内乙酰胆碱(Ach)能系统的活动而产生的[5]。但由于NT分子量较大,注射给药方式不易透过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进入脑靶部位,而口服给药因为存在首关效应以及会受到胃肠酶的破坏而失效,因此如何使药物有效透过BBB进入脑内发挥作用成为近年来的研究重点,为了克服BBB,目前主要通过改变给药途径及利用相关载体帮助药物运载入脑等方法。鼻腔给药是目前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药物转运系统,可促使药物直接有效进入脑靶部位,并且还可能增加药物向脑内的递释[6]。因此,本文主要从NT鼻腔给药直接入脑途径的机制,中药透黏膜吸收促进剂在鼻腔给药研究中的作用以及鼻腔给药对NT药效的影响等三个方面作简要综述,为NT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更多
广告
作者单位 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 [1]
栏目名称
发布时间 2014-08-27
  • 浏览150
  • 下载32
浙江临床医学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7期

1159-1161页

ISTIC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 |
  •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