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行半月板成形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73例盘状半月板损伤行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4例,女29例.术前记录患者性别、年龄、BMI指数、术前病程等资料,术前及术后功能评价指标包括患侧膝关节VAS疼痛评分,Tegner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评价均在术后12个月进行.根据Lyscholm膝关节评分,将患者分为功能优良组和功能欠佳组.通过两组间比较,筛选出可能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1年,共61例患者疗效优良(优良率83.6%),12例患者疗效欠佳.两组患者的BMI指数,术前病程及年龄、术前Tegne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以上结果,选择BMI指数,术前病程及年龄、术前Tegner评分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回归结果提示年龄[P=0.038;OR l.092 (1.005~1.188)]、BMI指数[P=0.022;OR l.709(1.079~2.707)]及术前病程[P=0.039;OR l.046(1.002~1.092)]均是预后欠佳的风险因素.结论 在行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患者中,年龄、BMI及术前病程均为影响术后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大、术前病程长,BMI值高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欠佳的风险较大.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97
- 被引5
- 下载42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