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文献
  • 知识库
  • 评价分析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医学文献>>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干旱沙区土壤水循环的植被调控机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广告
项目年度编号 1400230454
中图分类号 S154.4
成果公布年份 2010
成果简介 这是项目承担单位近10年来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项目和国家科技攻关等项目研究的集成成果。该成果建立在长期定位监测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宁夏、内蒙、陕西和甘肃典型沙区水循环的植被调控机理的系统研究,首次基于沙地水量平衡和植被的稳定性,提出了人工植被建设促进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和模式,并在沙区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所属学科涉及环境学科、生命学科、地理学科、社会与经济学,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成果。创新性研究成果包括:1.首次对于旱沙区植被调控水循环和水循环驱动植被演替过程进行了参数化和定量化研究,发展了植被水分利用从个体到群落水平的尺度转换模型,量化了沙地植被-土壤系统的水最平衡动态关系。2.首次提出了干旱沙区植被恢复的理论模式。3.模拟和预测了沙地生态恢复过程的基本特征,回答了干旱沙区植被与土壤系统中水分及生境因子恢复的速率、恢复时间等恢复生态学特性,是国内外最早对该科学问题的研究。4.基于沙地水循环,首次提出了沙地主要植物生态需水的阈值,理论上解释了干旱沙区植物生物量大比例地下分配的生态学机理。5.首次将生物土壤结皮作为参与沙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揭示了其对人工固沙植被系统水循环和水最平衡的贡献和影响,明确了沙地土壤水分有效性的浅层化发展与植被向荒漠化草原演变的驱动机制,阐明了生态恢复过程生物多样性的繁衍与水循环关系,以及对植被稳定性影响的生态水文学机理。通过以上理论研究和试验,凝练了适用于干旱沙区防沙治沙和生态修复的系列关键技术:1.沙区雨养型植被建设技术与模式。2.沙区飞播固沙植被建立技术和优化管理模式。3.沙区交通干线“灌木+草本+隐花植物”立体生态恢复技。4.沙区抗旱造林保苗技术。5.“沙区植物水分生态位分配”造林技术。与以往传统技术相比较,这些技术突出的创新点表现在:以沙区不同立地的水分条件为前提,以追求植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可减少因常规植被建设而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等生境退化带来的风险,可为国家节省因植被后期管理和重复造林所需的长期投入。这些技术在宁夏的腾格里和毛乌索、内蒙阿拉善和鄂尔多斯、陕西愉林和甘肃民勤等沙区,以及在国家以防沙治沙为重点的“三北防护林建设”四期工程、“两气东输”工程和“宁东-天津直流输电线工程”宁夏沙漠段植被恢复、沙漠公路防沙、农出沙害防治和植被防护体系等工程中的得到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有效地遏制了沙害,产生了巨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累计推广面积达1200万亩,近3年累计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该成果共发表论文208篇,其中SCI收录的论文89篇、CSCD论文102篇、专著6部;成果被国际同行在SCI刊物他引461次,CSCD引用1041次;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和国家发明专利1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项;培养硕博士60人;为地方举办培训10000人次,项目承担单位被授予“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完成人 学术成果认领
  • 浏览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 |
  •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