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年度编号
1600060157
中图分类号
R722.13
成果公布年份
2015
成果简介
研究目的:在九十年代初,中国新生儿死亡率为33‰,超过发达国家的10倍,其中因肺疾病死亡者占66.7%。故加强对新生儿重症肺疾病(NSLD)诊断与防治技术的研究,即抓住了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环节。主要技术创新:明确了NSLD的主要高危因素:发现胎膜早破(PROM)及其所致宫内感染是NSLD首要高危因素,明确PROM时间长短与新生儿是否感染及程度无关;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明确了PROM发生率、高危因素和防治重点;首次提供了PROM致NSLD来自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的直接证据。研究了PROM-宫内感染致NSLD的发病机制:明确SEPS-1G-105A基因多态性是导致PROM、MCP-1G-2518A基因多态性是PROM后早产、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基因多态性是PROM后感染的重要机制;明确PRPM-宫内感染通过干扰肺血管塑形、诱导甘氨鹅脱氧胆酸钠过表达促进氧化应激和线粒体损伤等导致NSLD的八种新机制;发现14-microRNAs上调和7-microRNAs下调、miR-206过表达等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四种新机制;证实SP-B基因Intron.4121ins2缺陷是致死性NSLD主要机制。提供了NSLD的产前预防措施:证实产前羊膜腔内注射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产前注射外源性皮质激素等均可预防NSLD,阐明了其机制。提供了肺疾病超声诊断新技术:国际率先报道了新生儿肺炎、肺不张、BPD等的超声诊断;提供了RDS超声诊断方案;证实肺超声可替代X-线作为肺疾病首选诊断手段。提供了NSLD治疗新技术和新生儿成人型RDS(ARDS)诊断标准和序贯治疗方案:国际上率先报道氦氧混合气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NSLD、气管内滴入血凝酶防治肺出血新方法;针对ARDS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及感染为首要病因的特点,提供了“广谱抗生素-外源性PS-CPAP/常频/高频通气-NO吸入-ECMO应用”的序贯治疗方案,显著降低了NSLD死亡率。提出了母源性疾病、隐匿性肺不张、医源性BPD三个新概念,获得国内外同行认可。研发了新生儿监护仪、NO吸入仪和CPAP双水平正压通气呼吸机:在741家医院应用性能效果良好。成果产生的价值:取得了重要学术成果:发表论文231篇(SCI收录47篇),他引1262次;出版国际第一本肺超声专著;制定2个行业指南;取得3项专利;研发3种医疗仪器,直接经济效益1600余万元;52次学习班培训学员12000余名;培养研究生41名、进修生351名;经国内外52家医院应用效果显著。极大推动了中国和该市NSLD救治技术进步和肺超声在国内外的开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完成人
刘敬 封志纯 史源 胡章雪 张小英 马建新 汪丽 李秋平 章晟 吴静 何桂华 王燕 邹栋 丁秀娟 刘颖
- 浏览14
- 被引0
- 下载5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