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年度编号
1900010017
中图分类号
S966.16
成果公布年份
2018
成果简介
该项目内容属于水产遗传育种、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河蟹养殖业取得了迅速发展,但是种质退化、苗种生产技术和养殖技术落后问题严重困扰产业发展,优良人工选育品种、先进育苗技术和养殖技术开发成为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项目单位在2005-2017年期间,承担了10项国家、省市科研任务,围绕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开发,获得了性状优良的人工选育新品种,开发了先进的生态育苗和养殖技术,为中国河蟹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养殖模式和关键技术支撑,从种质资源上提供了保障。
项目主要技术内容及创新点:
育种方法上,引入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应用于河蟹选育工作,经过长期研究,建立了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河蟹高级群体选育技术。开发了河蟹稻田围隔养殖技术,采用了分子辅助育种技术,解决了河蟹选育中个体和家系标记技术,提高了选育效率。
获得了中国第一个国审河蟹新品种“光合1号”,解决了河蟹产业没有人工培育新品种的问题。该品种生长快,规格大,成活率高,适宜在东北、西北及内蒙地区淡水水域中养殖(2011新品种推广指南)。其生长性能较未选育种有了大幅度提高,为产业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基础。
针对影响河蟹养殖效果的各种环境因子、苗种选择、管理措施、饵料需求等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开发了新品种配套养殖技术,在实际生产化应用中,一龄蟹单产水平达到62.5KG/亩,成蟹养殖单产达到31.5KG /亩;养殖平均规格达到105克/只(“河蟹稻田生态养殖技术示范(2011GB2B000007)”项目验收意见),技术水平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大幅提高了养殖效益。
对生态育苗技术进行研发,解决了河蟹生态育苗池水质突变、水体稳定管理、敌害生物控制、系列活体饵料培育及稳定供应等影响育苗行业的关键问题,河蟹生态育苗技术获得了重要突破,蟹苗单产水平比项目实施前技术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对蟹苗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河蟹养殖所需优质苗种稳定供应奠定了基础。
项目成果在辽宁省、黑龙江、吉林、宁夏等地区进行了推广应用,近三年应用面积累计275万亩,累计新增产值27.8亿元,新增利润14.7亿元。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对该项目培育的新品种性能及养殖方法进行了性能评估,专家验收结论认为:“光合1号”苗种表现出了明显的优良性状,适合不同养殖模式;成蟹养殖单产比非“光合1号”增加30%以上。项目技术成果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2项,申报发明专利8项,发表论文4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篇。部分成果已获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盘锦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辽宁海洋与渔业科技贡献奖一、二等各1项。
完成单位
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 大连海洋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完成人
学术成果认领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