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承气汤即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出自于《伤寒论》,主要用于治疗阳明燥热与糟粕互结的一类证候。自古以来对此研究颇为丰富,主要以“痞、满、燥、实”4方面论述。然对此三承气汤的理解应回归原文,采用动态思维模式进行分析。调胃承气汤应用于阳明初结,燥热偏盛者。由于邪热内壅,腑气不通致使出现“腹胀满”,用调胃承气汤在调和胃气的基础上兼以泻下,清肠中之热,使热去,疾病自然向愈。若未及时治疗,随着热势的深入,津液受劫的情况加重,肠中津亏,转运糟粕无力,则出现阳明病热向实逐步转化,燥结偏重的症状。此时应用小承气汤及时导通腹气,使腑气通畅,热与实自然而下。倘使津液持续耗损,且充斥肠中之燥热未减,致使燥热与糟粕俱盛。此时必须应用大承气汤以急下肠中糟粕,同时兼以理气清热,实去热清,腹气通病自然而愈。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