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病原学情况及微生物检验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邳州市疾控中心由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案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检验和分析,包括患者的粪便、呕吐物、肛拭子、手拭子、食品、食品操作间(刀具、砧板、餐具等)的检验。观察统计检出的病原菌(大肠埃希菌、蜡样芽胞杆菌、变形杆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情况及血清型(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的分布情况。结果 共采集90份样本,其中粪便样本42份,呕吐物5份,肛拭子22份,手拭子16份,食品3份,食品操作间2份。90例患者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为53.33%(48/90),其中粪便、呕吐物、肛拭子、手拭子、食品、食品操作间的检出率依次为73.81%、60.00%、45.45%、12.50%、33.33%、50.00%;以粪便中的致病菌检出率最高,对比其他样本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致病菌中,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为副溶血性弧菌(18.89%)、沙门菌(13.33%)、大肠埃希菌(11.11%)、蜡样芽胞杆菌(4.44%)、变形杆菌(3.33%)、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11%);副溶血性弧菌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致病菌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17株副溶血性弧菌、12株沙门菌、10株大肠埃希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离,根据血清学结果分析型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副溶血性弧菌中O4:K8 型1株(5.88%),O3:K6 型有13株(76.47%),其他3株(17.65%);沙门菌中鼠伤寒沙门菌3株(25.00%),肠炎沙门菌9株(75.00%);大肠埃希菌中侵袭性大肠细菌2株(20.00%),产毒性大肠埃希菌3株(30.00%),致病性大肠杆菌5株(50.00%);金黄色葡萄球菌为A型(100.00%)。结论 对较多的样品进行有针对性的微生物检验,有助于对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病原菌种类和血清型的判断,能够提高污染源控制效果;因此需要积极对微生物进行检验。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3
- 被引1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