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科学合作偏好分析
Analysi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ollaboration preferences for chinese cities in the field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摘要目的 分析我国不同城市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国际合作偏好,为政府和研究机构制定国际合作战略和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近3年发表的生物医学工程类期刊论文,基于论文署名的城市和机构分年份构建合作网络,计算各城市和机构在合作网络中的中介中心性和聚类系数,以这两个指标的数值大小来评估科学合作偏好,其中将中介中心性高而聚类系数低的节点视为第一类(偏好国际合作),将中介中心性和聚类系数中等的节点视为第二类(无明显偏好),将中介中心性低而聚类系数高的节点视为第三类(偏好国内合作).结果 城市层面的分析显示,上海、北京稳居第一类,深圳、广州、香港、杭州、南京稳居第二类,成都则于2023年从第三类变成第二类,天津、重庆、西安、台北、合肥、哈尔滨、武汉、苏州、沈阳和济南稳居第三类.机构层面的分析显示,上海交通大学稳居第一类,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稳居第二类,中山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在个别年份进入第二类,清华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大学稳居第三类.结论 北京和上海的科研机构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开展国际合作最为积极,以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为代表.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杭州和南京以及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广州、香港也表现出较强的国际合作积极性,代表性机构包括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位于西部地区的成都国际合作积极性明显增强,以四川大学最为突出.其他城市的科研机构更倾向于与国内机构开展合作.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