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通知 |
订购
会员中心|
学术中心
积分
二维码有效期 120s
摘要关于列缺穴的理论探讨主要集中在定位、取效机制以及感传现象的研究上.有人对教科书中列缺穴取穴法提出异议;也有人通过分析肺经、大肠经和任脉的循行均不上头认为"头项寻列缺"之说有误;有人认为列缺与任脉是在天突、中脘和中极部相交通的.临床疗效的观察主要围绕肺经本经经穴作用、络穴作用和八脉交会八穴作用开展.现代研究主要是运用超声技术观察脑动脉及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相对于临床来说较为薄弱.
相关知识
北京中医药
2008年27卷7期
566-568页
您可以直接复制参考文献内容,或按指定格式导出。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知识产权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京ICP证01007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京ICP备08100800号-1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