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足三里""太冲"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胃肠道功能及脑-肠轴的影响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Zusanli"and"Taichong"on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nd brain-gut axis in model ra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摘要目的 探究电针"足三里"(ST36)与"太冲"(LR3)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大鼠胃肠道动力障碍、胃肠激素及脑-肠轴的影响.方法 48 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沙比利组及电针组,每组 12 只.采用轻度夹尾刺激配合间断饮食法构建FD大鼠模型.记录各组大鼠造模前后体质量、进食量和糖水偏好率,验证FD模型是否复制成功.造模成功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不做任何干预;西沙比利组大鼠灌胃西沙比利[0.4g/(kg·d)],连续 6 d为1 个疗程,隔日继续下一疗程;电针组大鼠接受双侧"足三里""太冲"电针刺激(直流电,疏密波,2/100 Hz,2~5 mA.通电30 min),每隔24 h刺激1 次,连续6 次为 1 个疗程,隔日继续下一疗程.2 个疗程后取材,比较各组大鼠胃肠动力指标,血液胃肠激素[胃动素、胃泌素、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水平,血清、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内源性脑肠肽[促胆囊收缩素(CCK)、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神经肽Y(NPY)]水平,下丘脑、脊髓、胃窦、结肠组织中胃饥饿素和P 物质的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大鼠体质量、进食量和糖水偏好率均较正常大鼠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与西沙比利组大鼠胃内残留率降低,小肠推进率、胃电慢波主频率和主功率升高(P<0.05);胃动素、胃泌素、5-HT 水平升高,NO 水平降低(P<0.05);血清 CCK 含量增加、CGRP 和NPY含量降低(P<0.05);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CCK蛋白阳性表达细胞增加,CGRP 和NPY蛋白阳性表达细胞减少(P<0.05);下丘脑、脊髓、胃窦、结肠组织中胃饥饿素蛋白表达上调,P 物质蛋白表达下调(P<0.05).西沙比利组和电针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电针"足三里"与"太冲"可有效缓解FD大鼠胃肠道动力障碍,调节胃肠激素水平,纠正异常脑肠肽表达,调节脑-肠互动平衡.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61
- 被引2
- 下载29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