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肠套叠与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食物特异性IgG及血管活性肠肽相关性分析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primary intussusception with food allergen-specific IgE,food-specific IgG and 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肠套叠与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食物特异性IgG及血管活性肠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包头市第四医院2021 年 10 月至 2022 年 5 月入院的肠套叠患儿 35 例为肠套叠组,并选取同期入院的非肠道疾病患儿35 例为非肠道疾病组,比较两组患儿 7 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及血清血管活性肠肽水平.结果:肠套叠组患儿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总阳性率为40.00%,非肠道疾病组患儿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总阳性率为28.57%,两组各项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及总阳性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套叠组患儿食物特异性IgG总阳性率为88.57%,非肠道疾病组患儿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 总阳性率为62.86%,且肠套叠组总阳性率高于非肠道疾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各类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套叠组血管活性肠肽水平低于非肠道疾病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特异性IgG阳性患儿与阴性患儿血清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特异性IgG与血管活性肠肽之间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 与原发性肠套叠的发生未见明显相关性,而食物特异性IgG与原发性肠套叠的发生具有相关性.肠套叠患儿血清中血管活性肠肽的水平发生改变,提示血管活性肠肽的水平改变与原发性肠套叠的发生有关,且食物特异性IgG可能通过调节血管活性肠肽水平进而影响肠道功能,最终导致原发性肠套叠的发生.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2
- 被引0
- 下载7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