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肝脏代谢组学探讨桦褐孔菌醇提物肝损伤机制
Explor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liver injury caused by ethanol extract of Inonotus Obliquus based on liver metabolomics
摘要目的 利用肝脏代谢组学技术,探寻桦褐孔菌醇提物对大鼠肝损伤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桦褐孔菌醇提物高剂量组(2.0g·kg-1)、中剂量组(1.0g·kg-1)、低剂量组(0.5g·kg-1).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12周.采用超高液相色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对各组大鼠肝脏进行代谢组学分析,辅以生化分析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炎性细胞浸润,高剂量组动物肝脏出现中央静脉淤血、胆管增生和肝细胞肿胀等组织病理学变化.桦褐孔菌醇提物高剂量组及中剂量组可降低血清中白蛋白(ALB)含量,中剂量组可升高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含量,高剂量组血清中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上升.通过代谢组学研究发现,肝脏样本中鉴定出30个差异性生物标志物,参与了 7个代谢通路调节,其中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是主要代谢途径.结论 桦褐孔菌醇提物可能通过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变化,促进炎性因子生成,引起SD大鼠出现一定程度的肝损伤,可为进一步研究桦褐孔菌醇提物肝损伤机制提供参考.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2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