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核期形态特征与胚胎体外发育能力和体内着床潜能的关系
Correlation of pronucleus morphology with in vitro development and in vivo implan-tation potential
摘要目的 探讨原核期评分系统与受精后第3天胚胎形态、受精后第6天囊胚形成和着床率之间的关系,以评估其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于常规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受精后16~20 h观察受精情况,将正常受精卵母细胞参照Scott提出的Z评分系统分为Z1 ~Z4四种类型,比较不同原核类型之间的卵裂率,胚胎第3天(D3)优质胚胎率和第6天(D6)囊胚形成率.并通过分析着床结局明确的移植胚胎,比较各种类型受精卵之间的着床率.结果 Z4组受精卵的卵裂率(92.9%)、ID3优质胚胎率(14.25%)、D6囊胚形成率(10.48%)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Z4组的着床率(5.88%)很低,但各组的着床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Z1、Z2、Z3三组间的卵裂率、D3优质胚胎率、D6囊胚形成率和着床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常的原核形态(Z4型)可预测胚胎的体内外发育潜能,但核仁的形态特征并不一定能预测胚胎的活力,Z1、Z2和Z3胚胎可能具有相同的发育潜能.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388
- 被引5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