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脑电高频振荡波对继发性癫痫致痫灶的定位价值
Scalp high frequency oscillations helps identify epileptogenic zone in secondary epilepsy
摘要目的 通过比较继发性癫痫患者头皮脑电高频振荡波与棘尖波在激惹区和发作启动区(seizure onset zone,SOZ)内外的出现率和分布特点,探讨高频振荡波对致痫灶的定位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37例继发性癫痫患者的视频脑电图,将发作间期痫样放电(interictal epileptiform discharges,IEDs)出现的导联定为A区(即激惹区),无IEDs出现的导联定为B区,根据发作前10 ~ 30 s率先出现发作期放电(ictal discharge,ID)的导联定为C区(即SOZ),无ID的导联定为D区.比较IEDs(滤波范围:1~30 Hz)和Ripples(滤波范围:80 ~ 250 Hz)的出现率、出现量及分布特点,并比较二者定位SOZ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 ①37例患者IEDs和Ripples的总出现率分别为100.0% (37/37)、48.6% (18/37),经X2检验IEDs明显高于Ripples(P<0.01).进一步分析A和B、C和D区中Ripples的出现量分别为每导联(0.08±0.15)、(0.03±0.03)、(0.12±0.29)、(0.04±0.06)次/min,经t检验A区大于B区,C区大于D区(P<0.01).②37例患者IEDs和Ripples出现的平均导联数分别为(12.4±5.8)、(4.2±3.6),经t检验Ripples的导联数明显少于IEDs(P <0.01).③IEDs和Ripples定位SOZ的敏感性分别为IEDs 81.6%,Ripples 51.1%;特异性分别为IEDs 57.1%,Ripples 87.9%;准确性分别为IEDs 54.0%,Ripples 80.6%.二者相比IEDs敏感性高于Ripples(P<0.01),特异性和准确性低于后者(P<0.01).结论 继发性癫痫患者致痫灶中,高频振荡波与痫样放电关系密切,且特异性和准确性较高有助于IEDs定位致痫灶;但因敏感性太低,尚不能取代IEDs独立定位致痫灶.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15
- 被引9
- 下载4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