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种群有尾和断尾丽斑麻蜥的选择体温、表面活动和摄食量
Selected body temperature, surface activity and food intake in tailed versus tailless Mongolian racerunners Eremias argus from three populations
摘要用2006年4-6月捕自长安(陕西)、共和(青海)、哈尔滨(黑龙江)三个地理隔离种群尾部完整的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成年雄体检测断尾对选择体温、表面活动(表面调温个体数)和摄食量的影响.各种群个体均分为实验和对照组,在距尾基部10 mm处切除实验组蜥蜴尾部,获得断尾个体.实验和对照组个体饲养在相同的实验室条件下收集相关数据,历时四周.表面活动的种群间差异是不同种群个体对其所处区域热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断尾个体减少表面活动见于所有三个种群,表明尾自切能导致丽斑麻蜥活动水平的改变.同一种群断尾和有尾个体表面活动的时间格局无显著差异,不同种群表面活动的时间格局无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丽斑麻蜥白天活动节律具有种的特异性,不受断尾影响.丽斑麻蜥选择体温随纬度或海拔升高而降低,这种变化趋势可能是热环境制约的结果.所有三个种群断尾个体的选择体温均低于有尾个体,表明断尾可改变丽斑麻蜥的体温调定点.丽斑麻蜥摄食量存在种群间差异,长安种群蜥蜴的摄食量显著大于共和种群蜥蜴.三个种群断尾个体均未增加摄食以满足尾再生的额外能量需求,表明增加摄食不是该种蜥蜴补偿断尾能量代价的对策.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385
- 被引16
- 下载1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