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窝炎性肉芽组织的转归和调控
Prognosis and regulation of inflammatory granulation tissue in tooth extraction socket
摘要牙周炎、根尖周炎常导致牙槽骨进行性吸收,是牙齿松动和缺失的主要原因.在局部炎性因素的长期作用下,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细胞浸润,炎性肉芽组织替代周围骨组织,传统观念认为炎性肉芽组织属于病理性组织,应在拔除患牙的同时将其彻底刮除,以避免拔牙术后出血、感染、骨组织愈合不良等问题.虽然炎性肉芽组织的再生修复能力降低,但当机体抵抗力增强或病原刺激消除(拔除患牙、根管治疗等)后,炎性肉芽组织中纤维成分逐渐增多,浸润的炎细胞逐渐减少,最终转化为修复性肉芽组织进而成骨,且即刻种植中利用拔牙窝的炎性肉芽组织进行创口关闭或软组织重建亦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同时组织学研究证实炎性肉芽组织含有间充质干细胞群体,因此炎性肉芽组织需要彻底刮除的传统观念需要改变.炎性肉芽组织在合适的干预措施下可进行成骨转化,调控炎性肉芽组织转化为修复性肉芽组织成骨再生成为牙槽骨炎性病损再生修复的新策略,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亦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针对拔牙窝炎性肉芽组织转化为修复性肉芽组织的关键调控因素如活性氧、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组织蛋白酶K等,以及修复性肉芽组织成骨的关键调控因素如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的分子机制研究将有助于筛选促进牙槽骨炎性病损修复的合适靶点以进行相关生物治疗技术和药物材料的研发,以期能为牙周炎等导致的牙槽骨炎性病损提供更微创、更有效的治疗方式,但目前该方面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距离临床转化应用尚有距离.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5
- 被引0
- 下载9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