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周V形切口与改良Blair切口入路切除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疗效比较
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of the V-shaped incision and modified Blair incision approach for resection of be-nign tumors in the superficial lobe of the parotid gland
摘要目的 比较耳周V形切口与改良Blair切口应用于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切除术的效果,为评估耳周V形切口的临床应用价值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回顾性收集2021年9月至 2023年9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61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肿瘤最大直径不超过4 cm,根据手术切口不同分为2组,耳周V形切口组(29例)与改良Blair切口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液总量;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术区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手术切口的美观效果;再根据61例患者肿瘤生长位置的不同分为耳垂周围肿瘤和腮腺下极肿瘤,对比两组切口应用于腮腺两部位肿瘤切除的手术时间.结果 两组切口手术时间、术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分(House-Brackmann grading system,HBGs)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引流量和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ancouver scar scale,VSS):耳周V形切口组高于改良Blair切口组(P<0.05);耳周麻木发生率:耳周V形切口组低于改良Blair切口组(P<0.05);耳垂周围肿瘤切除的手术时间:耳周V形切口组短于改良Blair切口组(P<0.05).结论 耳周V形切口作为面部隐蔽切口,但部分患者术后引流量较大,耳后区易发生瘢痕增生的情况,需要医生增强防范意识.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