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早产儿重复实施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近期临床结局研究
Short-term clinical outcome of repeat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factant therapy in very premature infants
摘要目的 评估重复实施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MIST)对极早产儿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22年11月于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妇幼保健院分娩、实施二剂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且首剂给药方式为MIST的183例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第二剂PS给药方式不同,分为重复MIST组(rMIST组,n=112)和气管插管组(ETT组,n=71).分析比较两组极早产儿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及相关预后指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MIST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rMIST组患儿第二剂PS前最高吸入氧浓度(FiO2)低于ETT组,首剂与第二剂PS应用间隔时间长于ET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79、4.115,P<0.05);rMIST组机械通气比率、通气时间和BPD发生率低于ET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x2值分别为4.825、1.599、4.54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MIST为BPD发生的保护因素,使用机械通气和通气时间较长为BPD发生的危险因素,其aOR值及95%CI分别为0.863(0.162~0.913)、2.002(1.114~4.116)、2.058(1.011~5.026).结论 对极早产儿重复实施MIST,可降低其机械通气的比率,可能会降低其BPD的发生率.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0
- 被引0
- 下载4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