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研究了影响正畸治疗牙根尖外吸收的有关因素,包括固定矫治器类型、治疗长度、是否拔牙等.材料和方法患者共97例,治疗前平均年龄13.9岁,平均治疗时间1.9年,约60%患者拔牙,71例(74%)患者应用方丝弓矫治器,25例(26%)患者应用Begg矫治器.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及去除带环后一个月拍摄全口曲面断层X线片,测量上下颌第一、二双尖牙,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远颊根,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远中根吸收情况.按吸收程度分为4级:0级无牙根吸收,1级有轻微较浅的牙根吸收,2级在轻微与1/3根尖吸收之间,3级超过1/3的严重牙根吸收.病例选择、实验对照、测量方法、数据分析均进行严格的统计学处理.结果和讨论治疗后大多数牙齿发生吸收,牙根尖外吸收与矫治器类型、拔牙与否及牙位密切相关.统计结果显示,使用Begg矫治器发生的牙根尖外吸收是方丝弓矫治器病员的2.30倍;拔牙者是非拔牙者的3.72倍.在牙位分布上,治疗后发生3度根尖外吸收机率较高者为上颌第一磨牙远颊根及下颌第一磨牙远中根,上颌左右侧第一、二双尖牙较少出现牙根吸收.造成这种根尖外吸收牙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在Begg技术中,后倾弯放在双侧牙弓第一磨牙颊侧管近中,而方丝弓固定矫治器将口外弓置于上颌磨牙管内,两种技术在治疗早期使用2×4或2×6方法减少了双尖牙负荷而增大了第一磨牙的机械压力和治疗时间有关.从治疗方法上,Begg矫治器患者比方丝弓矫治器患者牙根尖外吸收多而严重.前者发生3度和0度吸收比例分别为4.2%、40.7%,3度吸收集中分布牙位是下颌第一磨牙远中根;后者发生3度和0度吸收比例分别为2.2%、64.0%,3度吸收集中分布牙位是上颌第一磨牙远中根.Begg矫治器患者下颌磨牙比上颌磨牙吸收严重,可能与下颌磨牙后倾弯比上颌磨牙后倾弯大有关,对此尚需深入探讨. 在头帽选择上,使用口外弓头帽牵引者,其牙根尖吸收轻于不使用口外弓头帽牵引患者.前者发生3度根尖外吸收比例仅为0.9%,牙位集中在上颌第一磨牙近远中颊根;后者根尖3度吸收比例高达3.3%,牙位集中在下颌第一磨牙远中根.拔牙者发生3度和0度根尖外吸收比例分别是4.2%、46.2%,3度吸收牙位集中在下颌第一磨牙远中根;非拔牙者上述比例分别为0.4%、75.9%,3度吸收牙位集中在上颌第一双尖牙.拔牙增大了牙根尖外吸收,可能与为关闭拔牙间隙而使后牙较大范围移动有关,对此尚需进一步的研究.正畸治疗过程中将出现不同程度的牙根尖外吸收,磨牙出现牙根吸收的比例高于其它牙齿,非拔牙矫治比拔牙矫治患者的牙根尖外吸收轻微,应用方丝弓矫治器比应用Begg矫治器牙根吸收轻微.[蔡留意摘 丁寅校]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13
- 被引0
- 下载22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