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对1例凝血因子Ⅺ(FⅪ)缺乏症患者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合临床表现初步探讨其发病机制,丰富FⅪ缺乏症数据库.方法 检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 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Fbg),完善APTT纠正试验及凝血因子Ⅱ活性(FⅡ:C)、凝血因子Ⅴ活性(FⅤ:C)、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凝血因子Ⅸ活性(FⅨ:C)、凝血因子Ⅹ活性(FⅩ:C)、凝血因子Ⅺ活性(FⅪ:C)、凝血因子Ⅻ活性(FⅫ:C)检测;采用基于二代测序技术检测FⅪ相关基因的变异,再用一代测序验证突变位点;采用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突变位点致病的可能性及突变后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结果 患者APT T明显延长,APT T纠正试验显示可以纠正,FⅪ:C明显下降;基因测序结果发现与FⅪ相关的基因F11变异,变异位点为c.1550C>A/p.Thr 517Asn,序列信息上传至NCBI(SRA Accession:PRJNA763306).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该突变是有害的,可能是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的原因.结论 该研究发现遗传性FⅪ缺乏症致病突变位点,可能有助于今后该病的诊断和治疗.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40
- 被引1
- 下载66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