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献 >>
  • 检索发现
  • 增强检索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默认
×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UPLC-QTOF/MS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探究草乌抗大肠埃希菌的作用机制

Mechanism of Aconiti Kusnezoffii Radix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 by UPLC-QTOF/MS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network pharmacology

摘要目的 采用 UPLC-QTOF/MS 技术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草乌抗大肠埃希菌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 UPLC-QTOF/MS技术鉴定草乌在大鼠血清中的主要成分,并结合网络药理学识别其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和STRING数据库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和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进一步通过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揭示草乌抗大肠埃希菌的潜在作用机制.通过分子模拟技术评估关键入血成分与靶标蛋白的结合效力.结果 鉴定出草乌中的152 个化合物和 40 个入血成分,其中 8 个为原型成分,32 个为代谢产物.确定大肠埃希菌的 928 个相关靶点,并通过韦恩图识别出 90 个草乌作用的交集靶点.PPI 网络分析显示草乌入血成分主要作用于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SRC)、B淋巴细胞瘤-2(Bcl-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雌激素受体 1(ESR1)、V-Jun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JUN)、胱天蛋白酶 3(CASP3)等关键蛋白.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草乌的作用机制主要与生物学过程中的激素反应、有机环化合物反应、脂质反应等相关;在细胞定位中与膜筏、膜微域、质膜筏等有关;分子功能则涉及肽酶类的多种活性.KEGG通路分析揭示草乌可能通过焦点黏附、白细胞跨内皮迁移、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Rap1 信号通路、细胞间隙连接、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等途径发挥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牛磺胆酸、苍术素、吴茱萸新碱等成分与Bcl-2、EGFR、ESR1 等关键蛋白有良好的结合.结论 结合UPLC-QTOF/MS技术、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分子对接模拟,推测了蒙药草乌抗大肠埃希菌的作用机制,为其抗菌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更多
广告
  • 浏览9
  • 下载0
现代药物与临床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医文AI 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