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退耕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的影响
Effects of de-farming patterns on the composition and stability of soil aggregates in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
摘要探明贵州花江—关岭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退耕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的影响,为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益评估提供科学依据.选取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耕地(对照)、乔木林地和花椒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湿筛法测定0~4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组成,计算>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R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分形维数(D)等团聚体指标.结果表明:1)耕地转变为乔木林地和花椒林地显著增加了粗大团聚体(>2 mm)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2 mm粒径团聚体含量(P<0.05);2)土壤R0.25、MWD和GMD值表现为乔木林地>花椒林地>耕地,土壤分形维数D值则相反;3)退耕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增加主要与粗大团聚体含量增加有关,2 mm和0.25 mm粒径是土壤团聚化过程中关键的临界点;4)退耕后,土壤团聚体含量和稳定性指标的变化幅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表明表层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3
- 被引16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