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献 >>
  • 检索发现
  • 增强检索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默认
×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用于破裂颅内动脉瘤神经介入术中的价值观察

Value of 3D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in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 for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

摘要目的 探讨 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破裂颅内动脉瘤神经介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3 月 176 例行破裂颅内动脉瘤神经介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通过CT血管造影术提示颅内动脉瘤存在,且均行 2D-DSA及 3D-DSA检查.记录比较 2 种检查对患者介入治疗后远端血管及分支的显示情况、不同形态动脉瘤的检出情况、动脉瘤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的显示情况及动脉瘤穿通血管的显示情况.结果 2D-DSA与 3D-DSA技术在远端血管及分支显示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 2D-DSA检查中,检出动脉瘤157 例,检出率为 89.20%;在 3D-DSA检查中,检出动脉瘤 175 例,检出率为 99.43%.3D-DSA动脉瘤检出率高于 2D-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 3D-DSA检查中普通囊状动脉瘤检出率(66.86%)高于 2D-DSA检查(4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 2D-DSA 检查中,共 108 例(61.36%)动脉瘤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显示不明确,高于 3D-DSA 检查(13.64%);共有 68 例(38.64%)动脉瘤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显示明确,低于 3D-DSA检查(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 2D-DSA检查中,未检出穿通血管,而在 3D-DSA检查中,共检出 20 例(11.36%)穿通血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DSA技术应用于破裂颅内动脉瘤神经介入术可提高动脉瘤检出率,对动脉瘤形态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有较高价值.

更多
广告
作者 陈京翔 [1] 吉盛超 [1] 叶黛西 [1] 耿承军 [1] 学术成果认领
作者单位 214000 江苏 无锡,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医学影像科 [1]
分类号 R739.41
栏目名称
DOI 10.3969/j.issn.1009-0754.2024.09.016
发布时间 2024-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浏览10
  • 下载8
海军医学杂志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医文AI 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