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护士职业疲劳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职业疲劳恢复量表、工作内容问卷、医院工作环境的职业暴露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工作不满意量表、贝克焦虑量表及抑郁量表对581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急性和慢性疲劳评分分别为 63.40±21.69、47.14±23.38;不同年龄、护龄、科室和夜班组间急性疲劳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科室和夜班组间慢性疲劳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影响因素联合预测急性疲劳的变异数为55.30%,慢性疲劳的变异数为61.90%;班次间的恢复是急性疲劳最主要的因素、其次为工作要求、睡眠质量、职业暴露、工作控制;而急性疲劳则是慢性疲劳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为工作不满意、班次间的恢复、焦虑、抑郁、工作要求.结论 护士急性和慢性疲劳程度均较高,急性疲劳主要与工作直接有关的因素有关,而慢性疲劳则主要受间接工作因素的影响,提示护理管理者应针对护士急性疲劳和慢性疲劳因素采取不同的干预策略.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492
- 被引57
- 下载351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