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慢性乙型肝炎病程较长、迁延难愈,虽为实邪因素诱发,却有正气不足的基础,临床上亦可见到许多患者或呈现一派虚象,或实证不甚明显,常有纳差腹胀、饥而不欲食、口舌干燥、倦怠乏力等脾阴不足的表现."脾阴"为脾本脏之阴精,与"胃阴"相比症状有相似之处但层次更深,涉及精血分而不只是气津的耗伤.在当前的诊疗指南中对于阴精的亏虚仅从肝肾考虑,对于脾虚一证又未离气虚阳虚,病机认识与辨治尚有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基于藏象学说及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对主要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归纳之后,认为"脾阴虚"证在慢性乙肝病情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能否抓住这一病机进行恰当治疗直接影响疾病转归.治疗不应只是疏肝理气活血、清热利湿解毒,同时应当重视脾脏的阴精、恢复中焦气机升降,可以养脾阴、助脾运、缓祛邪为治法,选用慎柔养真汤、资生丸等方剂进行加减,以期补充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辨治.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3
- 被引5
- 下载5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