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双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邻近节段退变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双节段ACDF术且随访资料完整的60例患者,依据随访期间是否出现邻近节段退变分为ASD组和非ASD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节段、吸烟史等一般资料,以及颈椎矢状位参数C2-7 Cobb角、C2-7矢状位轴向距离、胸廓入口角(thoracic inlet angle,TIA)、T1倾斜角(T1 slope,T1S)、颈部倾斜角(neck tilt,NT)等参数.结果 60例患者中,22例发生ASD,占36.67%;38例未发生ASD,占63.30%.ASD组和非ASD组患者的性别构成、BMI、吸烟史和手术节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SD组患者的年龄显著大于非ASD组(P<0.05).对术前两组患者的C2-7 Cobb角、TIA、NT参数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SD组的术前颈椎矢状位垂直距离(cervical sagittal vertical axis,cSVA)显著大于非ASD组(P<0.05).末次随访时,ASD组的C2-7 Cobb角显著小于非ASD组(P<0.05),而两组患者之间的TIA、T1S和N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前路双节段ACDF术后邻近节段退变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密切相关,手术节段Cobb角恢复不良导致C2-7 Cobb角的丧失,并且术前较大的cSVA值是发生邻近节段退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8
- 被引0
- 下载4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