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献 >>
  • 检索发现
  • 增强检索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默认
×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非创伤性预处理对大鼠心脏复苏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Effects of preconditioning 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rats and its mechanism

摘要目的以心脏为靶器官观察短暂下肢缺血预处理及药物预处理对心肺复苏术(CPR)的影响.方法以窒息法复制大鼠复苏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C)、短暂下肢缺血预处理组(IP)、复苏前后予去甲肾上腺,预处理组(NEPCⅠ、NEPCⅡ)及复苏前后予腺苷处理组(AdoⅠ、 AdoⅡ),观察复苏成功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复苏成功后左心功能、用免疫组化法测定,C组及IP组蛋白激酶C(PKC)含量并定位.结果复苏成功率IP组(100%)高于C组(25%)及Ado组(16.67%,0%)(P<0.05),但与NEPC组(66.67%,5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各药物干预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NEPCⅠ 34.68±2.67,NEPCⅡ 31.59±4.41;AdoI:25.26±2.69, AdoⅡ:31.10±6.72)短于C组(49.71±6.10)(P<0.01),但与IP组(28.24±8.7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复苏成功后各组间左心功能无差异:IP组PKC含量(灰度值147.25±6.47)高于C组(灰度值164.16±4.58)并出现向核及细胞膜的转位.结论短暂下肢缺血预处理对CPR具正面影响(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其机制涉及PKC的激活;儿茶酚胺受体及腺苷受体可能部分介导了预处理的保护作用.

更多
广告
  • 浏览144
  • 下载0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4年13卷8期

535-537页

ISTICPKUCSCDCA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 |
  •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