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双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抗性
Resistance of transgenic cottons expressing Bt and CpTI insecticidal protein genes to Helicoverpa armigera
摘要篇首: 将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杀虫晶体蛋白(insecticidal crystal protein,ICP)基因转入棉花植株中获得的抗虫棉花(下略为Bt棉),为棉花害虫综合防治开辟了新的途径.Bt棉除具有丰产性、纤维品质好和对靶标害虫的良好控制作用等特性外,更重要的应用价值在于其高杀虫效果与维护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的良性作用上[1].但研究结果已表明,害虫对BtICP的抗性适应,将严重威胁Bt棉的使用寿命[2].已有的报道证明,将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基因转入植物并同时表达,不仅比转单一基因植物的抗虫性有很大提高,而且在延缓害虫抗性发展上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3,4].我国继自主研制的Bt棉商业化应用后,转Bt与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owpea trypsin inhibitor,CpTI)的双基因抗虫棉花也已经研制成功并进入田间试验[5].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28
- 被引26
- 下载4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