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 mi1nor(Hartig)是云南松Pinus yunnanensts Franchet的主要次期性害虫之一.1980年以来,该虫与纵坑切梢小蠹T.piniperda(L.)一起在中国西南部大量发生,导致数十万公顷云南松林受害.本文报道了横坑切梢小蠹在云南地区的生活史、生长、发育、繁殖等生物学特征.横坑切梢小蠹年生活史为一代,前后两代在冬春季有部分重叠.成虫羽化于4月下旬开始陆续,5月下旬结束.成虫羽化后即飞到树冠上蛀食枝梢,直到11月发育成熟,开始繁殖.在此期间,每头成虫可以蛀食4~6个枝梢.横坑切梢小蠹在云南没有越冬习性.繁殖期从11月至次年3月.成虫主要在已经受到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的树木的中、下部产卵.繁殖期较纵坑切梢小蠹约迟1周.由于横坑切梢小蠹从枝梢到树干对云南松持续危害,对树木的危害性较在其它地区更为严重.横坑切梢小蠹利用受到纵坑切梢小蠹蛀害的树木繁殖产卵,加强了蠹虫对云南松树的危害,加速了受害树木的死亡进程.横坑切梢小蠹的上述生物生态学特征是该虫对云南松造成严重危害的重要原因.从横坑切梢小蠹虫体和虫坑中检测到伴生真菌云南半帚孢Leptographium yunnanensis.横坑切梢小蠹对该菌的带菌率在蛀梢期为11.5%;在蛀干中期约为10%~26%.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66
- 被引45
- 下载4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