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四种蝗科农业害虫的取食量定量测定及据此推测的亲缘关系
Quantitative measure of feeding potential and the inferred relationship among four agricultural pests (Orthoptera: Acrididae) in India
摘要[目的]害虫的取食潜力反映了其生态学和经济学特性,这些知识有助于扩展其控制措施.能否将害虫物种按亲缘关系的远近进行分组,对它们在发育或成熟期的取食量进行定量排序?了解不同害虫种类的取食模式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答.[方法]对印度4种蝗科农业害虫——等岐蔗蝗Hieroglyphus banian (Fab.),暗翅剑角蝗Acrida exaltata (Walk.),中华板胸蝗Spathosternum prasiniferum prasiniferum(Walk.)和Oxya fuscovittata (Mars.)的取食量进行了定量测定,估测了4种害虫雌雄各若虫龄期及整个成虫期的每日取食量和总取食量.[结果]基于其多食性特征和存在多种食物来源的情况,所有测试中均只提供最为偏好的寄主植物.在研究的4种害虫中,观察到相同的取食率模式,取食率随着若虫龄期的增加而逐步增加.4种害虫的雌虫取食量均显著高于雄虫,且成虫期害虫的取食量显著高于幼期.各龄若虫和成虫的取食量与对应的若虫或成虫历期明显相关.就整个生活期的取食量和平均存活率而言,暗翅剑角蝗A.exaltata和中华板胸蝗S.pr.prasiniferum的亲缘关系比其他两种昆虫略近.就整个生活期的取食量和平均存活率而言,单化性害虫(等岐蔗蝗H.banian)和二化性害虫(暗翅剑角蝗A.exaltata)比另外两种近缘的多化性害虫(中华板胸蝗S.pr.prasiniferum和O.fuscovittata)的亲缘关系更近一些.[结论]寿命长的物种(每年可完成1~2个世代)在取食潜力方面比寿命短的物种(每年完成2代以上的世代)更具有可比性.通过对多个不同化性的害虫物种的研究,使我们在这方面能达到更全面的认识.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51
- 被引1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