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C-MS/MS的电揿针干预高海拔暴露人群的代谢组学研究
LC-MS/MS-Based Metabolomics of Electro-Thumbtack Needle in High-Altitude Exposed Population
摘要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前往高海拔地区的人群逐渐增加,高海拔暴露导致的人体病理变化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前期临床经验表明,电揿针在干预高海拔暴露后症状方面疗效显著,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技术探讨电揿针调节高海拔暴露人群症状的代谢机制.将招募到的高海拔暴露人群随机分为电揿针组和假针组,电揿针组使用电揿针进行干预,假针组则使用钝头的假电揿针,最终纳入电揿针组10人,假针组16人.干预方案为选取中脘及双侧内关、合谷、太阳穴共7个穴位,每穴加压刺激约1 min,持续干预48 h,评价干预后的2018年路易斯湖评分并检测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相关指标.对试验干预前后及组间唾液差异代谢物进行检测,并进一步进行通路分析.与假针组相比,电揿针组干预后路易斯湖评分下降的差值更显著(P<0.05),利用非靶向代谢组进行差异代谢物的筛选后及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了 3条显著富集的代谢通路:D-氨基酸代谢,卟啉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这3条通路里包括4种差异显著的代谢物:胆绿素、5-氨基乙酰丙酸、D-鸟氨酸和D-丝氨酸.这些通路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开发高海拔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3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