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深静脉置管发生血栓的临床特征,探讨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制定输液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科住院并接受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Arrow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的1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按照导管内是否有血栓分为血栓组(n=98)和无血栓组(n=40).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既往史、置管和血栓情况、置管前后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信息,以及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Branden压力伤风险评估量表和Padua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导管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血栓组和无血栓组患者的基本信息与既往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的深静脉置管中位留置时间为12(8~16)d,无血栓组的中位留置时间为10(6.5~13.0)d,血栓组留置时间长于无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静脉滴注高凝药品率为23.5%,高于无血栓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越长(OR=1.143,95%CI:1.047~1.249,P=0.003)、置管后白细胞数越高(OR=1.206,95%CI:1.021~1.423,P=0.027),血栓发生可能性越大.结论 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长和置管后白细胞数升高是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深静脉置管后,应关注留置时间较长、置管后白细胞数较高的患者发生血栓的危险性.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43
- 被引1
- 下载36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