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献 >>
  • 检索发现
  • 增强检索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默认
×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至中颅底的解剖学研究

Anatomic study on etended endoscopic endonasal approach to middle skull base

摘要目的 明确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至中颅底的各种重要解剖标志,探讨该入路临床应用的影响因素和手术特点.方法 分别运用直径4 mm,长度18 cm的0°、30°和45°硬质内镜(Karl Storz),在动脉灌注后的成人尸头上模拟手术过程,神经导航的引导下经双侧鼻腔扩大入路对中颅底进行内镜解剖.测量各个解剖标志之间的距离.结果 蝶窦后壁可分为鞍区、鞍上区、海绵窦区和斜坡区.在蝶窦后壁可见鞍底、后组筛房、蝶骨平台、鞍结节、斜坡、斜坡隐窝、海绵窦、颈内动脉隆起、视神经管隆起、颈内动脉-视神经隐窝.在蝶窦腔的外侧壁可见眶尖隆起、上颌神经隆起、下颌神经隆起和翼管神经,并分别形成视神经颈内动脉和动眼神经三角、V1~V2三角、V2~V3三角.两侧颈内动脉-视神经隐窝内侧距离为(11.3±1.2)mm,两侧垂体前部距离为(12.2±2.1)mm,两侧垂体中部距离为(21.5±2.5)mm,两侧垂体后部距离为(17.6±3.4)mm,垂体前后径为(9.1±2.9)mm.硬膜内的鞍上区又可分为视交叉上部、视交叉下部、鞍背后部和脑室部.在剪开海绵窦和垂体之间的硬膜后,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可分为三叉神经段、后曲段、下水平段、前曲段和上水平段.结论 神经内镜经鼻扩大入路至中颅底可清晰显示鞍区、鞍上区和海绵窦区的解剖结构,为该区域的病变提供一条有价值微侵袭的手术方法.颈内动脉-视神经隐窝是该区域手术的关键性标志.

更多
广告
  • 浏览228
  • 下载198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医文AI 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