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白球内侧部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颅颈肌张力障碍的长期与短期随访疗效比较
Long-term versus short-term follow-up of globus pallidus internus deep brain stimulation for craniocervical dystonia
摘要目的 探讨苍白球内侧部(GPi)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颅颈肌张力障碍(CCD)患者的长期与短期疗效的差异情况.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GPi DBS的24例难治性颅颈肌张力障碍患者,使用Burke-Fahn-Marsden肌张力障碍评定量表(BFMDRS)评估肌张力障碍的严重程度和残疾情况.BFMDRS评分在术前、术后6个月和最近一次随访三个时间点分别进行评估.结果 16例患者的初始症状为眼睑痉挛,7例患者表现为痉挛性斜颈,只有1例患者表现为口下颌肌张力障碍.平均随访时间为(37.5±23.5)个月(6~84个月).3个时间点的BFMDRS-M总分平均分别为13.3±9.4、5.0±4.7(改善率为 55.3%,P<0.01)、4.5±3.6(改善率为 56.6%,P<0.01).5 例(20.8%)患者的手术效果评级为差(BFMDRS评分改善率<30%).结论 GPi DBS治疗难治性CCD具有长期疗效,但临床结果并不稳定,整体改善较为有效.对于患有特定类型肌张力障碍的患者可能会考虑GPi以外的靶点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2
- 被引1
- 下载11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