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酞普兰与氟西汀对抑郁症患者血清NPY、BDNF、25-(OH)D水平的影响
Effects of Citalopram and Fluoxetine on Serum NPY,BDNF and 25-(OH)D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摘要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与氟西汀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神经肽 Y(NP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影响.方法 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2022 年6 月至2024 年6 月就诊的抑郁症患者194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酞普兰组(n=97,口服氢溴酸西酞普兰片治疗)和氟西汀组(n=97,口服盐酸氟西汀片治疗),均持续治疗6 周.观察治疗后2 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2、4、6 周后2 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比较治疗前、治疗6 周后2 组血清NPY、BDNF、25-(OH)D水平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西酞普兰组与氟西汀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4、6 周后,2 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西酞普兰组HAMD评分较氟西汀组低(P<0.05).治疗后,2 组血清NPY、BDNF及25-(OH)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血清IL-2、IL-6 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西酞普兰组血清NPY、BDNF较氟西汀组高,血清IL-2、IL-6 及TNF-α水平较氟西汀组低(P<0.05).但西酞普兰组与氟西汀组治疗后血清 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53%(17/97),低于氟西汀组的28.90%(29/97,P<0.05).结论 西酞普兰与氟西汀均可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血清NPY、BDNF、25-(OH)D水平,且相较于氟西汀,西酞普兰抗抑郁作用起效更快,同时能上调血清NPY、BDNF表达,抑制炎性因子水平.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8
- 被引0
- 下载3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