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CTA观察近视人群长时间近距离学习前后视网膜微循环血流的变化情况
Association of changes in retinal microcirculation blood flow before and after long-term short-distance learn-ing in myopic population based on OCTA
摘要目的 通过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观察不同程度近视人群在长时间(>30 min)近距离(<30 cm)学习前后视网膜微循环血流的变化情况.方法 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于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随机选取在本院实习的240名仅佩戴框架眼镜(SE)的医学生纳入研究,根据等效球镜(SE)的不同分为三组,其中低度近视组79例(-0.5 D~-3 D),中度近视组85例(>-3 D~-6 D),高度近视76例(>-6 D).在充分休息后即学习前、长时间(>30 min)近距离(<30 cm)学习后以及极目远眺15 min 3个时间点通过相干光层析血流成像术(OCTA)对受试者进行扫描,3次取其平均数,获取视网膜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周长(PERIM)、眼轴/血流空白区域面积(AL/FD)、视网膜外层及浅层毛细血管(Flow out、Flow cap)、视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视盘及周围血流密度(CPVD)等参数并对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三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受试眼黄斑区FAZ面积、PERIM比较,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208.7,H=197.043,均 P<0.001).三组受试眼 Flow out、Flow cap、RNFL、CPVD 比较,逐渐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73.028,H=156.773,H=174.270,H=119.571,均P<0.001);在经过长时间(>30 min)近距离(<30 cm)的学习后三组受试者与学习前相比,Flow out、Flow cap、CPVD均显著低于学习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三组分别进行极目远眺15 min后.低度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各项指标可恢复到学习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度近视组各项指标未恢复到学习前,介于学习前和学习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OCTA检查提示在高强度用眼后近视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整体血流密度下降,在远眺休息后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可作为防控近视新思路及观察高强度用眼后近视患者视网膜微血管变化的指标.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6
- 被引0
- 下载4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