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篇首: 牙周疾病是由细菌及细菌携带物所引起的[1],尽管牙周疾病确切的病因学尚不清楚,很多观察者认为,牙龈卟啉菌(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g)是口腔重要的致病菌之一,但对牙龈卟啉菌的致病性研究发现,该菌具有一系列逃避宿主防御机制及破坏宿主组织的毒性因子,如菌毛,凝集素样粘附,多糖夹膜,脂多糖,凝血,毒性代谢产物,外膜膜泡和多种酶.因此现在对牙周炎的研究多集中于对牙龈卟啉菌的研究.因为它是革兰氏阴性产黑色素厌氧菌,所以分离鉴定程序繁琐,不利于进一步研究.近年来,由于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为在基因水平上检测Pg菌提供了有用的手段,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刚开始[2],国外已有报道[3~6].另外,现在对牙龈卟啉菌研究的另一侧重点是其产生的蛋白酶,这些酶既存在于胞外,也存在于胞内,其80%位于膜泡中,20%呈可溶状态[7].牙龈卟啉菌的脂多糖是牙周炎时牙槽骨吸收的主要因素之一.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13
- 被引0
- 下载4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